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的通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26 01:00:4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重概念轻体验。
苹果为什么能够一骑绝尘?关键是苹果的消费者体验做得特别好,他重新定义了手机的定位和功能,以绝对的创新让消费者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产品。比如,iphone已经不再是一部手机,而是一个移动娱乐平台。当苹果完成了这个定位后,其他的一切都水到渠成了。价格不是问题、渠道不是问题、销售更不是问题。所以说,我们很多品牌热衷于创造各种概念,希望去改变消费者的认知。但如果你是强加给他的,不符合他的实际需要,这种概念一定是不持续的。

其次,重销售轻服务。
现在的中国企业塑造品牌,还是喜欢砸广告、做标王,大把大把烧钱。最痛快,也最无效。很多企业买来了品牌的“知名度”,但品牌的厚度与张力根本无法持续,服务跟不上,导致品牌的美誉度下降。所以说,品牌拼的是内功,是产品的品质、售后的服务;品牌的传播靠口碑、靠故事,靠消费者的口口相传。中国企业对品牌要有长期经营的意识,而不是急功近利。

第三,重忽悠轻品质。
很多企业的忽悠能力真是不一般。一些中国企业喜欢戴洋帽、说大话,自我吹嘘、虚假宣传,对消费者不够尊重与敬畏。因此,中国受人尊敬的品牌很少。一些洋品牌到了中国也受感染,在国外不敢瞎搞,跑到中国就无法无天。品牌的真谛是什么?不是宣传,而是实实在在的品质;不是忽悠,而是坚决履行的承诺。中国品牌的乱局对于后来者恰恰是一种机遇,只要踏踏实实做品牌,就能得到消费者认可。

第四,重功能轻情感。
本质上来讲,品牌是感性与理性的综合体。对于耐用品与大宗工业品,当然理性更重要一些;对于快消、餐饮与服务,感性就更重要一些。
但不管是感性还是理性,现在的商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也就是在功能和服务项目上,基本上不会有本质的区别。比如说空调,每个厂家都有自己特色的概念和功能,价格和服务都差不多,那么消费者最终会选择谁?关键还是看品牌与消费者情感的互动,也就是让消费者买到放心与舒心,而这是我们中国企业非常缺乏的一个环节。比如中国的白酒行业,都喜欢做广告,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大家都没意识到与消费者的情感互动,都是自卖自夸。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资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社会文化和消费者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增长方式也在变,如果我们还固守传统的品牌传播模式,那是不行的。

问题虽然很多,但解决之道也很简单。那就是要明白,是企业定义了品牌,还是消费者定义了品牌?

真正持久、伟大的品牌,是一种价值信仰和标签,是消费者用品牌去展示、印证、体现他的人生态度。品牌即我,我即品牌。消费者是一个导演,通过对所购买的商品注入丰富的解释,来演绎自已心目中的人生故事。如同我们幼时搭积木一样,我们不是在玩,而是进入了一个自己编辑、策划、表演的剧本。企业要与消费者一起去交流、沟通,共同为品牌注入故事、活力与话题,这样才能有感觉。所以说,让消费者共同参与,让他们自己定义品牌吧。


本文地址:http://www.isorenzheng.org/thread-34562-1-1.html
http://www.isorenzheng.org   iso认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so认证办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iso认证办理网 ( 桂ICP备16008934号 )|Sitemap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GMT+8, 2025-5-29 23:53 , Processed in 0.28906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