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国际化的机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2 01:00:4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品牌国际化的成功,既取决于品牌拥有者是否有这种愿望并采取行动,也取决于国际间是否有这样的市场。品牌国际化的成功实践证明:这样的市场存在。
1.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对品牌国际化的需要穷人只想温饱,富起来的人会想到去世界各地旅游。这些旅游者走到世界各地,会把他们的偏好带到各地,商人也会设法去满足它们的需要。这为品牌国际化提供了机会,如柯达胶卷、可口可乐饮料和万宝路香烟等。旅游者在不同的国家看见自己喜欢的品牌蜂拥而至时,国际品牌就会出现。当然,这种情况对于不同的行业,其明显性也不同:食品比服装更明显,汽油比食用油更明显,旅游服务业比百货超市更明显。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品牌的国际化,而品牌的国际化又加快了商务旅行和旅游休闲,这又进一步使品牌国际化成为可能。

无论是单纯的观光休闲旅游,还是商务旅行,以及再发展的跨国经营,都有助于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观念交换,因而有助于形成跨越国界的共同消费群体,使品牌的国际化有了市场基础。

2.国际性新闻媒体的增多,为品牌建立国际性知名度创造了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国际无线电发展到卫星电视频道,再到今天的国际互联网,已为品牌建立国际性知名度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现在,在世界的任何一地都可看到网上的任何品牌宣传。比如讲法语的比利时人、瑞士人和北非人看法国的电视频道时会看见法国的商业广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裔也可以通过中文互联网了解中国的知名品牌,这为中国品牌的国际化提供了机会此外,国际化的大型体育比赛更为品牌国际化提供了机遇。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一级方程式车赛等需要大量赞助金,只有强势品牌能够胜任,因而也更为品牌的国际化提供了可能。一些品牌借这种赞助而一举成名,由国家品牌变为国际品牌。

3.跨越国界的消费群体基础日益壮大
意大利和德国的高级管理人员之间没有什么差别,而德国的高级管理人员与雇员之间的差别侧要大得多。美国曼哈顿区(富人区)与贫民区之间的社会差别,要远大于它与香港富人区的差别因此,消费者的地域性差异,已经退位于社会阶层的差异和收入的差异。中高收入者和受到良好教育的杜会阶层,具有更为宽广的国际眼光,拥有更为相似的物质和心理需要。如白领女士,她们有稳定的工作岗位,收入比较丰厚,独立性和自信心强,她们喜欢法国的香水和化妆品,穿着打扮人时,可能在美国的纽约工作,也可能在香港工作,甚至就在上海工作。由于文化的融合和国际的交流,分散在不同国度具有相同偏好的群体在日益增加。
进入21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已经并将继续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状态和消费观念,世界对高科技产品(品牌)的看法日趋一致。

早在1983年,列维特(Levitt)断言,世界已经被正在增长和推进的科技力量标准化了。品牌不再植根于当地文化,而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当然,这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产品)品牌。但对高科技类的品牌,其消费群体确已超越国界。摩托罗拉、诺基亚、阿尔卡特、西门子等品牌,美国人信任,芬兰人信任,德国人信任,我们也信任。它们确实跨越了国界,因为它们是高科技的象征,值得全球信赖。

4.杜会和文化差异为品牌国际化创造了独特的机会如果说前三个因素是寻求品牌的共同目标群体,那么,这第四点就是在差异点上提供了品牌的国际化基础。消费者有两种相反的思维模式,一种是求同,另一种是求异。当消费者大家都能拥有本地品牌时,部分消费者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会转而寻找异国情调。这是品牌国际化的大好时机。如在喝可口可乐的时候,我们简直就是在喝着美国神话一换言之,就是鲜活的、开放的、兴奋的、年轻且充满活力的美国形象。列维(Ievi's)是美国文化的又一象征,虽然它不是美国最好的牛仔裤品牌,但却是美国文化一独立、冒险、开拓和反叛的象征,穿着它,犹如自己也是如此。法国和意大利的时装和时尚饰物、法国的香水、英国的绅士风度产品等品牌,无不体现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为其品牌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创造了机会。这样的品牌有法国的香奈儿No.5和梦得矫,意大利的古奇(Gucci)、英国的登喜路(Dunhill)等。

5.当品牌形成一种文化模式,并为世界认同时,就有机会国际化西门子、弃驰、宝马、博世、大众等,以德国制造的方式开创,他们共同体现着德国的科技进步和德国人的兢兢业业,成为德国文化的象征,为世人所普遍接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迅速恢复和崛起,其产品的优异表现和品牌的长期宣传,使日本制造成为产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文化象征,因面,松下,日立,东芝、索尼成了世界顶级电器品牌的代表。当然,近一段时间日本的尼桑和卡西欧在我国屡出问题,其信誉已在中国大打折扣。不过,日本电器品牌在欧美仍然备受推崇。

品牌文化是一种显著异于其他品牌的独立的由历史承续保留下来的品牌行为准则和行为模式。一旦这种文化得到辨认和识别,那么,品牌的国际化延伸就不那么费力了。

6.品牌母国的强大经济实力或独特的(传统)产业,也是品牌国际化的重要机会
品牌国际化本质上是品牌的对外交往,一旦国力衰谌,品牌的对外影响就会衰微.数数当今的国际化大品牌,美国最多,日本、德国紧跟,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什么世界级品牌。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别人不相信你,不光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不相信你能生产质量的产品,而且连你自己的国人都持怀疑的态度。而一旦国力强盛,其品牌在国际上就有号召力。当然,并不是大国推出的品牌都能国际化。独特的产业也很重要,如瑞士的钟表、法国的香水,意大利的足球赛事、日本的电器等。如果换成日本的香水、意大利的钟表、瑞士的足球赛、法国的电器品牌,那么,这些品牌虽说不会100%失败,至少95%不可能成为国际性的品牌。

其实品牌与国力相辅相成。品牌强支持国力,国力强反过来又提升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所以,当一个国家的国力日趋强盛时,品牌的国际化经营机会也就出现了。


本文地址:http://www.isorenzheng.org/thread-34501-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so认证办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iso认证办理网 ( 桂ICP备16008934号 )|Sitemap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GMT+8, 2025-5-29 22:35 , Processed in 0.28806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