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劳逸结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19 01:02:1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意劳逸结合

一鼓作气地完成一件复杂而困难的工作,就好象赛跑时向着终点拼命冲刺一样,一口气也不能松,要始终保持极快的节奏,才能取胜。可是,在马拉松赛中,这种快节奏就不一定会使你荣膺桂冠了。这时你不可能全赛程都跑得象短跑一样飞快,你必须根据剩下的路程的多少和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断调节步幅和频率,保持稳健的速度和适当的节奏。同样,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你也必须注意工作与休息的结合。你绝不应当鲁莽地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使你在精神上和体力上都蒙受异常紧张之苦。我们如果效率提高到超过了自己能力的限度,则应慎之又慎。因为人的脑力如果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大脑皮层的某个部位长期得不到休息,或是肌体的某个部位长期紧张,都会产生疲劳,使活动能力下降。如果这时改变工作内容,或是转向其他形式的活动时,人体原来的兴奋区就会产生抑制,同时出现新的兴奋区,这样人的脑力和体力就得到了调剂。

同样的8小时的工作时间,有人干的工作多,有人干的工作少,原因何在?这就是效率系数的问题,充分利用时间的关键就是提高效率系数,因为有用功等于时间乘效率系数,时间再多,效率系数很低,有用功也就多不了。提高时间效率系数,就是提高利用时间的质量,以质取胜。不少人有认为8-1>8这样一个利用时间的公式是成立的,其含义在于,在一天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中,拿出1个小时使自己放松一下,进行一些其他活动,学习效率比8个小时埋头书本还要好。人们既要工作,也需要休息,但不能把休息仅仅理解为睡眠,文体活动也是一种休息;散步、静坐养神也是一种休息;改变一个工作内容,交叉进行体力、脑力劳动,同样也是一种休息。

那么,什么是有价值的休息呢?你必须明白这个道理—一体力和脑力紧张,消耗能量,休息能恢复能量。只有当休息成为一种必要的作为,它才是有人价值的。正如一只蓄电池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放电之后,需要充电一样。人们的休息正是为了满足源源不断地输出更大的功率所进行的输入和补充。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了解自己所能输出的功率和它所持续的时间,才能适时适度地休息,补充必需的能量。

休息的种类很多,当你在同一件事情上工作一段时间后,会感到厌烦、不安、疲劳。这时,你可以站起来,伸伸懒腰,用冷水洗把脸,与别人聊聊天,然后再继续进行一、两个小时工作。但这样做的效果往往有限,工作仍坚持不了多久。最好是转向另一样工作,最好是重要工作,但其性质要与原来的工作有所差别。假如你原先是在写一篇文章,那么你可以打几个电话,研究一下明天的工作,十几分钟后再回头继续你刚才放下的工作。


本文地址:http://www.isorenzheng.org/thread-34748-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so认证办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iso认证办理网 ( 桂ICP备16008934号 )|Sitemap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GMT+8, 2025-7-14 01:42 , Processed in 0.34033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