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12 18:24:2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有益于增强体质,又有利于提高抗病能力。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现归纳以下10条心理健康的标准,以供参考。

(一)要有充分的安全
       社会中人的安全感包括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自然环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大地震,使中国除黑龙江、吉林和新疆外的所有地区的居民均程度不同的没有了安全感)、社会环境(污染、盗窃、交通事故等)、工作环境、劳动环境、学习环境、家庭环境等,在一般情况下,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一个“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使人有最基本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处于惶惶不可终日之中,整天抑郁、焦虑,这不仅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导致病变,而且,人也会很快发生衰老。

(二)要充分地了解自己
       充分地了解自己就是对自己的能力,能够客观地进行分析,然后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实践证明,一个人能否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决定着未来的成功或失败。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因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特别是勉强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直接危害身心健康。如果过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评价过低,则必然会因缺乏自信心而产生抑郁情绪,也会影响身心健康。

(三)生活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
       社会中人的日常生活,应当拥有确定的生活目标,以便自己和家庭均有所遵循。确立生活目标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符合实际,二是要留有余地。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综合确定自己或家庭的生活目标。如果生活目标定得过高,会因难以实现而产生挫折感;如果定得过低,则会因没有满足而降低生活质量(如高层次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未能得以享受等)。两种心理失衡产生的不良因素,会影响或危害身心健康。

(四)要经常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外界环境是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社会中人这三个方面。如经常到江、河、湖等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野钓,既可以丰富生活,陶冶情操,还可以享受水产品的美味佳肴;经常到图书城、文化站和老年活动中心阅览和交谈,既可以博采众长,学以致用,还可以推销和表现自己并以此为荣。当然,居家“独处”,只要耐得了寂寞且环境优良,也是一种时尚和高雅的生活方式。如果离、退休在家,成天无所事事,拒绝与外界接触,则必然会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而影响或危害身心健康。

(五)要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人的个性各异,既有所长,也有所短,一个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并使自身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充分地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并使才华得以施展而卓有成效。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他必然既没有满足感,也不会有成功感;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他必然既感到很烦恼、很苦闷,也不会有成就感。上述两种相左的情况,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或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六)应当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活到老学到老”,应当是人的本性和天职,也应当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人学而知之,特别在现代的信息社会中,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环境和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进行不间断地学习。具体的学习形式和内容很多,如向社会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特别要向电脑学习。
电脑既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又是一个万能的工具源。只要学会了“玩电脑”,便犹如鱼儿得水,或利用其掌握国家大事、收集有用信息、接收发送邮件;或欣赏影视音乐、与真人或虚拟人玩各种游戏;利用电脑打字,进行各种学术和艺术创造,既可以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又可以继续施展才华,进一步充分表现自己,何乐而不为!

(七)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人是有思想和思维的高级动物,其情感是相当丰富的,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只要法律和思想认知相同,情感和行为一致,便很容易在相互间建立深厚的友谊和感情,这也是在现代的中国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社会人际关系,既有正确积极的关系(如上所述),也有负面消极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如果人际关系协调不好,经常发生各种矛盾和纠纷(无论是在同事间、同学间、战友间、上下级间,还是在家庭成员之间),对双方或多方个性人的心理健康都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八)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高兴时则可能喜形于色,感到非常开心;一旦遇到不愉快、不高兴之事,便可能大发雷霆或采取其他方式,对情绪给予释放或宣泄。首先应当承认,上述情绪反映均属正常,但绝不能过分,应当把握一个适当的“度”。众所周知,乐极生悲,忧、哀、悲时“伤脾胃”,怒、惊、恐时则“伤肝、伤心、伤肾”,这就充分证明了心理社会因素与人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客观事物不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主要是通过人对事物的评价而产生的。因此,一事当前,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其次,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评价任何事物,并应做到荣辱不惊,坦然自若,尽可能和平地对待面临的矛盾和纠纷。这样既有助于缓和和化解矛盾,又对身心健康有益无损。

(九)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人生在世有“五大需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需求就是“自我表现“的需求,即表现自己的仪表和形象,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但也要有一个
“度”,你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社会有利,对家庭有利,对自己有利,不能损害他人或团体的利益,不然就会引起人际关系的矛盾和纠纷;自我表现必须量力而行,要全面考虑个人的心理和身体索质,来选择和承担某些工作和任务。笔者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就深有体会并总结了这样两句养生之道:“一是别闲着,必须找些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与兴趣的事做;二是别累着,必须注意劳逸结合而有益于身心健康”。以上两个方面就是既要表现自己又要保护自己;既要表现自己又要保护他人而必须把握的“度”。

(十)满足个人需要,要以不违背社会规范为前提
       社会中人的需要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如想升官发财、出人头地,想吃、喝、玩、乐和享受等,只要条件允许,这都是正常和无可非议的。
       但又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知足常乐,不能盲目和无止境地追求和满足个人私欲;二是必须在法律与道德的规范下,来满足个人的适当需求,这是做人的底线,也是最基本的准则。如果你的行为违反了道德特别是法律,其结果不仅仅是要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最终将对你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压力,在生理上也必然受到相应的惩罚。因此,社会中人在实施满足个人需要行为的时候,一定要切记:必须以不违背道德、法律等社会规范为前提。


本文地址:http://www.isorenzheng.org/thread-34659-1-1.html
http://www.isorenzheng.org   iso认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so认证办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iso认证办理网 ( 桂ICP备16008934号 )|Sitemap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GMT+8, 2025-5-29 22:53 , Processed in 0.28012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